股票分析師可以信賴嗎?在面對分析師的咨詢和建議時,投資者需要留一份清醒,不要失去自己的理智判斷。要繃緊利益沖突這根弦,因為絕大多數分析師都是服務于某一集團或機構的。在面對股市海量的市場和公司資訊時,即使是那些時間和精力都有保證的專業(yè)投資者也會感到力不從心。好在股票市場上專門有一群人為投資者提供專業(yè)化的資訊收集和分析,并給出相應的投資建議,這些人就是股票分析師,是市場不可或缺的中介。但如果投資者對股票分析師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則分析師對市場的影響力會日漸提高,有些時候甚至被賦予了過多的權力。投資者在面對分析師的咨詢和建議時,需要留一份清醒,不要失去自己的理智判斷。
分析師的分類
投資者接觸最多的是來自于證券公司研究部的分析師,又稱賣方分析師。他們自己不直接買賣股票,其研究服務的目的就是向市場兜售各種可以增加交易量的投資觀點,所以被稱之為賣方。賣方分析師分工很細,不同行業(yè)的股票有不同的分析師負責,此外還有提供宏觀經濟研究和證券投資策略的宏觀分析師和策略分析師。目前國內券商研究部的上千名分析師每日提供數以百篇涵蓋個股、行業(yè)、經濟和投資策略的研究報告,他們是最大的股票研究提供方。與賣方分析師相對應的是買方分析師,他們是各家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內部的研究力量,僅對內部提供研究服務,而且不會像賣方分析師那樣進行詳盡的基礎研究,更多的是對賣方分析師的研究結果再加工,挑選出最可信的投資觀點。此外,還有一類獨立分析師,他們既不受雇于券商,也不服務于機構內部,而是以獨立公司的形式,為投資者提供收費性質的研究服務。這類分析師從理論上說不存在利益沖突的問題,是近幾年在歐美興起的股票研究力量,不過在國內尚未普遍出現。而那些投資咨詢機構的分析師目前在研究水平上較券商和機構的研究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尚無穩(wěn)定的盈利模式,因此在觀點的獨立性上就存在問題。
利益沖突
投資者在享受各種研究服務時,必須時刻繃緊利益沖突這根弦。尤其是券商的研究報告,雖然其提供了豐富的股票基礎研究信息,對投資者的分析決策會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在其研究報告中也有免責條款和獨立性聲明,但投資者還是要警惕可能的利益沖突。券商研究之所以容易發(fā)生利益沖突,主要原因是券商的投資銀行業(yè)務可能會干擾分析師的客觀性。因為券商的核心業(yè)務之一就是幫助一家公司發(fā)行股票或債券,這時投資銀行部門就可能會暗示分析師出具有利于這家公司的研究報告,以幫助該公司股票順利發(fā)行。如果是一家質地一般的公司,分析師就有可能在其報告中夸大好處,遮掩風險,而投資者就有可能受到誤導,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此外,券商為了自己的生存發(fā)展,需要不斷招攬投資銀行業(yè)務,如果其分析師經常指出一些公司的問題,就有可能得罪潛在的客戶,失去生意機會。券商分析師容易失去客觀性的另一大原因是其盈利模式。券商的研究報告本身是不產生收入的,而是通過交易者的傭金來維持研究的成本支出,這就要求有活躍的交易量來產生傭金收入,分析師們才有從商業(yè)上考量的存在價值。所以,分析師們容易出具誘使投資者交易的研究報告,如在公司基本面并無顯著改變的情況下頻繁變更買入或賣出建議,讓投資者做無益的交易。從我國的證券法律法規(guī)上看,雖已有比較完善的抑制券商利益沖動的剛性制度,但只要券商研究的盈利模式未發(fā)生根本改變,還是要靠投資銀行業(yè)務和交易的傭金來養(yǎng)活自己,那么,利益沖突問題就不可能完全杜絕,投資者如果盲目聽信分析師的建議來買賣股票就可能遭受損失。